建站系统

「伤我最深的人,为何我却难以离开 !」 看不见的隐形伤害,正影响着你的夫妻相处,甚至亲子关系

成为一个「大人」后,很多你不好的情绪都不应该是理所当然,可能都是因为看不见的隐形伤害所影响着....

文章目录

  • 伤我最深的人,为何我却难以离开

  • 「强迫性重复」的隐形创伤

  • 相信不是自己的问题,选择正面的关系

「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大到求学或求职的失败、重要他人的离开,小到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鸡毛蒜皮的不愉快,令人痛苦的事情可谓十分常见。 其实,很多时候,被我们视为理所而不加注意的情况,正是因为你不知道的隐形创伤影响着。

伤我最深的人,为何我却难以离开

离不开对自己并不好的人,是一个比我们预想中普遍得多的现象。

最显而易见的状况就是,有些人总是离不开对他极为糟糕的、暴力的另一半。 在受到伤害时,他们声泪俱下、痛下决心这次一定要分手,但过不了多久,他们就又会回到那个人的身边。

这就是典型「强迫性重复」的隐形创伤所影响。

「强迫性重复」的隐形创伤

隐形创伤


强迫性重复就像你不小心踏入了一个陷阱,并在其中受伤了,你费了很大的力气才爬出来,然而当你再看到一个类似这个陷阱的地方时,你却会想要踏进去试一试,想看看这个陷阱是不是真的很可怕,自己是不是更有能力来克服这个场景。

比如,一名小女孩有一位特别严苛的父亲,他极少给予她表扬和正面评价。 小女孩长大以后,她反而会被与父亲类似性格的男性吸引,甚至会选择这样的人作为伴侣。

为什么呢? 因为小孩不会明白自己得不到正面评价,并不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而是由于父亲过于严苛。 小孩永远都希望得到父母的积极关注和评价,所以在他们的心里,一直存有这样一个幻想:如果我做得足够好,父亲就会改变他的态度,如果他真的改变了,我就会得到极大的幸福和快乐。

由于童年的这种模式,当她再一次遇见一个很少给予她正面评价的人时,她的这种幻想机制就会被勾起来。 她甚至会产生一种「重燃希望」的感觉,幻想也许这一次,自己就能透过努力改变那种不被认可的场景,可以重新掌控自己童年时无力的状况。

相信不是自己的问题,选择正面的关系

人们似乎都希望抓住「第二次机会」来修复自己的创伤,弥补遗憾。

但是,很多类似情况并不是因为她做得不够好,而是对方本来就是一个不善于正面回馈的人。 无论她怎么努力或表现,对方都很难改变,她却会再次像小时候一样,体验那种无力和无助感。

事实上,修复自己创伤和弥补遗憾最好的方式不是再进入一段相似的关系去改变,而是相信这一切不是自己的问题,并选择构建真正包容、支持性的关系。


相关主题

评论

回复

Vaptcha启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