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系统

你怎么买东西,就怎么过日子:不把自己塞进不适合的生活里

人生不能照单全收,买东西也是。

在某个跟朋友聚会的日子,朋友A第一个抵达约定地点并入座,我却差点没能认出她来。不光是我,那天依序抵达的与会者看到A的模样都大吃一惊。原来是因为A那天白天有个重要活动,但她没有符合规定的衣服,所以就跟自己的姊妹借,没想到却在姊妹的建议下,做了跟平常截然不同的打扮。

问题是,那个新风格实在太适合A了! A一直是个不在乎流行与年纪,喜欢自由嬉皮打扮的人。经过那次之后大家才发现,原来她天生适合简洁干练的风格。

她那天的变身撼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家诚恳且小心翼翼地劝她,要她以后都如此打扮。但无论身边的人如何劝进,她依然很不情愿。

当时她的回应是「是吗?我讨厌黑色耶……」而那天之后,我们确实再也没见过A穿成那样。她再度回归符合自己喜好的打扮,仿佛这件事从来不曾发生。

当喜欢的东西跟适合的东西不一致时,我该怎么选择呢?

前阵子,我本来打算要买一件红黑色针织连身裙,却一不小心把付款视窗关掉。就在那一刻,我瞬间想起了A。即使原色、黑色、针织材质、蓬蓬裙之类的衣服一点都不适合我,我还是会经常注意那些衣服。

当喜欢的东西跟适合的东西不一致时,我该怎么选择呢?或许这个问题会在人生每一个需要选择的时刻出现,并困扰着我。

以前我会直接买下自己觉得好看、想要拥有的东西,也深信我的喜好都很适合自己,总是不假思索地穿出门。

可是几年前穿了在时尚产业工作的朋友帮我挑的衣服,出席各种大小活动之后,我的想法开始改变。因为穿上那些衣服的我,光照镜子就能发现自己截然不同。

透过照片或影片,可以发现亮色系、暖色调很适合我,而穿着剪裁锐利的黑色衣服时,却会让我看起来毫无生气且十分庸俗。明明在我的想像之中,穿上黑色衣服的我,应该是充满知性的都会女子才对。

就在这时候,我的购物人生面临极大的冲突。随着我明白哪些衣服能将自己衬托得最为亮眼之后,我反而感受不到买衣服的乐趣了。

我又不是职业模特儿,外型当然会有许多掩饰不了的缺点,能够弥补这些缺点并突显优点的设计,实在是非常有限。

最后,每次要买新衣服时,除了买类似的款式之外,就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了。但我也无法毫不在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只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来获得幸福。


以前的我,只要买好看的衣服就能获得满足,更误以为别人眼中的我,也跟我想像的一样帅气。也许是因为这样,以前的我才能尽情买自己的东西,毫不在乎他人的想法。

或许人们根本就不想要从这种错觉中醒来也说不定。就像A,即使身边的人再怎么称赞,她仍然认定「人们不懂我,我最了解自己」,丝毫不愿意妥协于自己不喜欢的风格。

对大多数人来说,要承认喜欢的东西与适合的东西有落差,实在令人感到抗拒。

156894.jpg

我的购物人生面临极大的冲突。随着我明白哪些衣服能将自己衬托得最为亮眼之后,我反而感受不到买衣服的乐趣了。 (仅为情境图,取自unsplash)


不把自己塞在不适合的生活方式里

自己追求的形象和为了实现该形象所选择的工具之间,也许会出错,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有可能不愿意承认错误。

好比我如果想要完成理想中的「知性都会女子」形象,应该要选择驼色风衣,而不是黑色西装外套。

恰巧就在那段时期,我的职业也正面临转变与选择。无论在人生的哪一个时期,我们都会面临选择的关键时刻,要从该做的、能做的与想做的事情之间做出选择。

那些时刻会让我们认真思考,而相信且执着于个人喜好的态度,究竟是建立自我认同的支柱,还是讨厌接受改变的固执。

因为我渴望效仿纽约客和巴黎人,所以不适合我的黑色西装外套一度成了我的喜好,但后来我也明白,这就好像把自己硬塞进不合适的生活方式里一样。

夹在自觉与期待之间令我感到混乱,也让我完全不想做出选择,最终使我超过一年没有买衣服。直到最近,我才觉得自己开始妥协,偶尔会买一点衣服,只是购物模式跟以往很不同。

我开始能真心舍弃那些不适合自己的物品,也能选择某些虽不太适合,却仍有特定部分贴近我喜好的物品。这种似乎在喜好与适合之间找到微妙平衡的做法,让我觉得自己有所成长。

现在,我会在重要场合挑选最适合自己的穿着,平时跟朋友见面则会依喜好随意穿搭。不过,必须避开的元素我还是会尽量避开,例如以深蓝色衬衫代替跟我最不搭的黑色。


相关主题

评论

回复

Vaptcha启动中...